安卓手机版下载
苹果手机版下载
工作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是: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工作要闻

易贤孝:雪峰山的“不老松”

发表时间:2017-06-07 08:20 作者:


易贤孝 湖南省洪江市塘湾镇信访办主任、司法所所长

领奖啦!

花甲之年的易贤孝,站在领奖台上,朴实、淡定。

在雪峰山区工作20年的他,立在群众中,公道、可靠。



人物故事

位于湖南省洪江市境内雪峰山脚下的塘湾镇,自然环境恶劣,一到冬季大雪封山,冰冻大地。这样的环境,对于今年60岁、在雪峰山区工作了20年的易贤孝来说,早已习以为常。

易贤孝现任塘湾镇信访办主任、司法所所长,从1997年起一直从事信访、司法工作。

多年来,他的足迹遍布雪峰山区的村村寨寨,累计接访群众6000多人次,调处矛盾纠纷3000多起,调解成功率达98%,被山区群众亲切地称为“老百姓的靠背山”“雪峰山上的不老松”。

他像一个“雪人”般出现

乡亲们吓了一跳

当地民谣云:“雪峰山,山连山,雪峰山,高于天,离天只有三尺三,人过要低头,马过要卸鞍。”这样的艰苦环境却没有挡住易贤孝深入四里八乡的脚步。当地群众说:“我们这里不管大事小事,有了困难第一个就想到易老。只要一喊易老,即使山路不好走,骑车很辛苦,他无论风雨保准马上就过来。他是我们雪峰山上的一棵‘不老松’,是我们群众的贴心人。”




▲深入信访对象家中协调处理山林纠纷问题

2013年1月的一天下午,塘湾镇发生了一起山林纠纷,涉及纠纷的3个村民小组200多人,互不相让都红了眼,随时有可能发生大规模械斗。易贤孝得知消息,顾不上大雪封山、山高路险,急忙赶往现场。

当他像“雪人”一样出现在村里的时候,乡亲们吓了一跳,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易老,这么冷的天,路又这样的险,你不要命了,是怎样过来的?”

易贤孝嘿嘿一笑:“我今天是来走亲戚的,给大家拜年来了。听说,有人闹矛盾?我想来给你们说个理,解个结。”几句话就让村民们安静了下来。

他找来村干部、老党员、村民代表了解情况,召开协调会,宣传相关法律政策,指导村里完善山林承包合同。易贤孝在村里一待就是5天,将这场持续了3年的山林纠纷圆满化解。群众伸出大拇指:“易老水平就是高,我们信服!”

对于群众的信任和称赞,易贤孝说:“在这里做工作,只要第一时间赶到乡亲们身边,他们就会在心里感激你,认为你把他们当回事。因为及时,矛盾化解难度就小了很多,特别是一些家族之间、村与村之间的矛盾冲突,都是因为第一时间赶到为之后的化解创造了条件。”

“维权哥”看到群众的笑脸,

他觉得再苦再累也值得

在雪峰山区,易贤孝有个外号叫“维权哥”。群众有矛盾纠纷或利益受损,都愿意找他,“易老懂法律,处事公道,为人正派,说话有权威,我们都相信他,连村干部解决不了的事情都找他”。



▲深入矿区处理农民工工资信访问题

2008年3月,塘湾镇陈家村村民易某发途经洞口县江口联营林场时,误入烧山造林现场,被烧成重伤而亡,死者家属来上访,称处理不好,将请族人抬尸到洞口讨说法。易贤孝一边安抚死者家属情绪,一边与洞口县相关部门协调、处理死亡赔偿问题。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终于化解了这起纠纷。

2009年5月,在广东佛山打工的洗马乡芽柳村村民易某国,工作中不幸被仓库叉车轧死,涉事公司仅赔偿几万元。受害人家属找到易贤孝,请他出面争取合理赔偿。易贤孝与洗马乡司法所工作人员三赴佛山,同涉事公司据理力争,最终为受害人家属争取到51万元的赔偿金。

2012年8月,塘湾镇村民易某文在浙江义乌打工时,因突发脑溢血,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死者家属前往浙江与死者打工的工厂协商,没有得到分文补偿。死者家属请求易贤孝给予法律援助,他二话不说,陪同死者家属赶赴浙江,与当地政府一起同工厂对话,最终为死者家属争取到7.2万元补偿金。

这样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疑难纠纷,20年来他化解了151起,为群众争取利益数百万元。易贤孝说:“在基层一线维权,化解信访纠纷,很累、很辛苦,但看到一起起矛盾纠纷得到化解,群众脸上泛起微笑时,我觉得就是再苦再累也值得!”

他不恋机关恋乡村

主动放弃回城的机会

易贤孝工作的地方,地处市县交界,当地群众家族意识强、民风强悍,而且交通事故、矿难多发,由此引发的矛盾冲突较多。早年当兽医的经历为易贤孝在十里八乡赢得了人缘,也使他了解周边的风土人情,熟悉群众的实际需要,由他来做化解矛盾、调处纠纷的工作,群众信服,干部放心。

2007年他在雪峰镇工作时,组织上考虑到他在乡镇工作多年,群众评价好,想把他调到城里上班,征求他的意见,被他婉言谢绝。易贤孝不仅要求留在乡镇,还主动争取调到矛盾纠纷更多、情况更复杂的塘湾镇。




▲协调处理宅基地纠纷信访问题

认识他的人都不理解,说他傻,脑子有问题,别人削尖脑袋想调进城,他却不愿意,还要调往更加艰苦的乡镇。

易贤孝说:“不是我傻,我出生在农村,当过农民,干过农活,是地道的农民的儿子,我的根就在农村。我熟悉这里,乡亲们也熟悉我,我了解他们需要什么,知道怎样解决问题他们能接受。我没有太高文化,坐机关离乡亲们远了,自己发挥不好作用。农村工作更适合我,能为群众做一点实事、为他们排忧解难是我这一辈子最大的工作目标。虽然苦点累点,但我觉得有意义!”

顾得了公家顾不了小家

他还在坚守最后一班岗

乡镇信访、司法工作纷繁琐碎,人少事多,几乎难有休息时间,顾得了公家就顾不了小家。

易贤孝家庭状况并不好,不仅要赡养80多岁的父母,还要照顾瘫痪多年的弟弟,妻子没有工作,身体也不好,他是家里唯一的顶梁柱。按理说,他应把更多精力放在家里,可是干着信访、司法工作,他能顾家的时间少之又少,经常是一个电话就匆忙出门,即使逢年过节,在家的时间也有限。

2015年5月,他远赴福建处理一起死亡赔偿信访问题。当时80多岁的父亲正患病在身,他把家里的事托付给妻子,悄悄抹去眼泪,踏上了远行的路。当他办完事回到家时,看到父亲深陷的双眼,妻子憔悴的面容、弟弟杂乱的胡须……他的眼泪止不住地流。

易贤孝的儿子在广东创业安家落户,经常跟他讲,要多陪家人到外面走一走、看一看。易贤孝深知儿子的话有道理,但每当看到群众来访时那急切的目光,他就无暇多想。如今,步入花甲之年、坚守最后一班岗的易贤孝,在心里默默许下愿望:退休之后,一定要带上父母、弟弟和妻子外出旅行,以弥补多年的亏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