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信访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信访制度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制度形式。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信访工作之中,充分发挥信访工作反映社情民意“晴雨表”作用,顺应群众所思所想所忧所盼,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筑牢党的执政根基。
坚持人民至上是信访工作的根本立场
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信访工作由联系人民群众而生、因服务人民群众而兴。信访工作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人民至上作为价值追求,“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肩负起为民解难、为党分忧的神圣使命。
践行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把群众路线作为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将信访工作视为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联系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毛泽东指出,必须重视人民的通信,要给人民来信以恰当的处理,满足群众的正当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信访工作为民解难、为党分忧的核心职责更加明晰,人民信访为人民的价值导向更加凸显,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化解信访突出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新时代新征程,必须把信访工作作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渠道,不断提升为民谋利、为民办事、为民解忧的能力水平,为党长期执政夯实坚实群众基础。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深化对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治理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很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参与实践,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作为我国民主政治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信访制度是群众权利救济的重要补充渠道,也是党和政府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接受民主监督、健全民主制度的重要载体。新时代新征程,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引导人民群众通过理性合法途径表达利益诉求、维护合法权益,充分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主动接受人民监督,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工作上来。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群众通过信访渠道反映出来的信访突出问题,既有新动向,也有老难题,但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如果群众反映的信访问题久拖未决、矛盾任其发展,个别性事件就可能激化为群体性事件,局部性问题就可能转化为全局性问题,非对抗性矛盾就可能转化为对抗性矛盾,不仅会影响社会的和谐,而且还可能影响大局的稳定。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须始终从群众的立场考虑问题,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妥善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认真对待群众的合理合法诉求,正确处理好维权和维稳的关系,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努力营造安定团结的社会氛围。
信访工作是了解民情、集中民智、维护民利、凝聚民心的一项重要工作
信访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通过信访工作了解民情、集中民智、维护民利、凝聚民心,必须主动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疾苦,摸清群众愿望和诉求,更好为群众服务,把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做实做好。
信访工作是倾听民声、了解民情的重要窗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工作和决策必须以人民利益为重、以人民期盼为念”。倾听民声、了解民情,就是要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要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坚持到群众中去、到实践中去,听民声、察民情、访民意,更好地汇集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发现亟待解决的难点,让各项决策部署集中民智、反映民意,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信访工作是吸纳民意、汇集众智的重要平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人民群众身处实践最前沿,对实践变化感知最敏感、感受最深切,也最聪慧,只要走到人民群众中去,很多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就能豁然开朗、找到答案。吸纳民意、汇集众智,就是要广泛听取群众的呼声和愿望,汇集群众的真知灼见,准确把握群众诉求的新变化新特点、信访形势的新动态新情况,真正把群众面临的问题发现出来,把群众的意见反映上来,把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把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转化为宝贵执政资源。
信访工作是维护权益、防范风险的重要渠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信访反映民生,民生关乎民心,民心连着党心。信访工作是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途径。维护权益、防范风险,就是要始终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摆在突出位置,聚焦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带着感情和责任为群众排忧解难,解决好影响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的信访突出问题,不断筑牢社会和谐稳定的坚实基础。
信访工作是凝聚民心、筑牢同心的重要桥梁。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民心向背是影响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凝聚民心不仅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策略,也是实现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关键所在。信访问题大多是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政策制定得好不好、问题解决得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凝聚民心、筑牢同心,就是要求我们着力提高信访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把信访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让群众由衷感到权益受到公平对待、利益得到有效维护,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厚植党的执政根基。
用好用足“晴雨表”,切实做好凝聚服务群众工作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我们必须紧跟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紧贴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用好用足“晴雨表”,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在凝聚服务群众过程中,创造经得起历史检验、经得起人民评判的工作业绩。
畅通和拓宽群众诉求表达通道。适应群众诉求表达方式变化,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拓展信、访、网、电等信访渠道,方便群众就地就近反映问题,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做好人民建议征集工作,及时发现带有普遍性、倾向性、趋势性问题,为党中央更好掌握社会动态、科学民主决策提供参考,协调推动有关部门针对性改进优化工作,更好为群众服务。
深入推进信访问题源头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用好信访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加强资源整合和力量聚合,做实做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切实将矛盾风险隐患发现在早、防范在先、处置在小。突出问题导向,紧盯基层治理的着力点和短板不足,从最薄弱环节入手、最突出问题抓起,拓宽社会力量参与信访工作的制度化渠道,探索更多依靠基层、动员群众化解矛盾的途径和办法,不断提升基层信访工作的治理效能。
着力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运用法律预防化解社会矛盾,最具权威性,也最少后遗症。按照“确保群众的每一项诉求都有人办理、群众的每一项诉求都依法推进,实现权责明、底数清、依法办、秩序好、群众满意”总目标,深入推进预防、受理、办理、监督追责、维护秩序等“五个法治化”,盯住应受理而不受理、应办理而不办理问题,加大督查和问责力度,进一步健全制度机制、优化处理流程、压实工作责任,加强对信访工作和信访行为的双向规范,保障群众合理合法的诉求依照法律规定和程序得到合理合法的结果,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信访事项办理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综合施策化解信访突出问题。准确把握信访矛盾复杂性、敏感性、突发性,精准分析研判信访形势和矛盾风险动向,压实属地责任、部门责任和领导责任,持续抓好突出矛盾化解攻坚,妥善消除各类问题隐患。全面落实“四下基层”制度,深入开展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包案化解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推动建立健全政策性群体性信访问题、重点领域突出信访问题、疑难复杂信访问题协调化解机制,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力维护社会大局安全稳定。
(作者系中央社会工作部副部长,国家信访局党组书记、局长)
(来源:《学习时报》2025年8月11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