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手机版下载
苹果手机版下载
信访风采
您当前的位置是: 网站首页 > 工作交流 > 信访风采

让党组织放心 让人民群众满意——记省信访局副巡视员谭敦龙

发表时间:2015-08-14 11:16 作者:

“我是一名党员干部,组织上安排我做什么工作,都是党和人民对我的信任,我要拼命把工作做得最好,让组织放心,让群众满意。”这是省信访局谭敦龙同志的一句口头禅。他对每一份工作都倾注全力,这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特别有作为的工作精神得到了组织的认可和群众的交口称赞。

谭敦龙同志在乡镇工作20年,28次被评为县以上先进个人,2006年被中央授予“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享受全国劳模待遇。2006年7月被省委破格从镇党委书记调任省信访局正处级干部,次年7月任接访二处处长,2013年7月任省信访局副巡视员。从事信访工作九年来,他收到群众和基层单位的锦旗60余面、感谢信数百封,2010年记一等功、2011年被授予“省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2年被授予“全省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并记一等功,中央、省里多家媒体曾多次报道过他的事迹。今年又获评全省践行“三严三实”的好干部典型。

群众的事再难 也要真心办好

接待上访群众,整天面对的是一张张求助、哭诉、愤怒的脸,听到的是哭声、骂声、埋怨声,做的是一些难事、苦事、烦心事。谭敦龙自2006年7月调入省信访局工作就迅速调整心态进入角色,“群众有想法、有困难,满怀希望找政府倾诉、求助,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把群众当亲人,时刻惦记群众的苦和难,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再难也要办好,让群众满意。”

在工作中,他坚持做到“四心”:即接待群众有热心,对待群众困难有同情心,解决群众问题有诚心,处理复杂疑难问题有恒心。他接待上访群众始终做到“五个一”:一张笑脸相迎,一声问候暖心,一杯热茶相敬,一心一意服务,一句祝福相送。他说:“这样做容易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群众的心里容易接受些。”为了方便群众,他坚持每天早上七点半前上班、中午开门接访、群众不走不下班;对行走不便的老年人和残疾人,利用下班时间或安排专人将上访人送到回家的车上;群众没有车费或没有饭吃的,他经常设法帮助解决;为了确保接待群众的质量,让群众满意,他承诺凡工作人员接谈后不满意的由他负责再接待,时间做不来,利用休息时间约谈上访人。他负责省政府人民来访接待工作的这些年,坚持中午开门接访,把上午滞留的和临下班后赶来的上访群众带到办公室,逐一接待,疏导缓和情绪,并妥善处理。他这一做法,打破了常规,给自己带来了辛苦和麻烦,可他也有自己的看法:“老百姓大老远走来,外出办事不容易,加之带有思想情绪,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多替群众着想,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用热心拉近与群众之间的距离,用真诚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自己多做一点也无妨,累一点也值。”

2012年元旦前夕,长沙市天心区张某某两姐弟(均六十岁以上)跪坐省政府,反映其父(88岁)生前系中央在湘单位离休高工,因病于2008年11月在省某医院治疗死亡,认为其父亲的死亡与所在单位的护理和医院的治疗不当有关,要求医院和所在单位给予赔偿,其父死亡已三年多尸体未处理并产生冷藏费20余万元。该姐弟俩从2008年11月起上百次到省进京上访并经常滞留,姐弟俩也因父亲死亡后未能入土为安渐渐患上了精神偏执症,经常扬言要采取极端行为且行为越来越偏执。期间,相关单位曾多次组织过协调,但由于多种原因没有达成一致意见。谭敦龙同志非常理解张氏姐弟的心情并深知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放弃了原定元旦放假期间陪妻子回老家看望父母、岳父的计划,利用元旦假期与张氏姐弟进行了详细的沟通,走访了相关单位,并多次召开座谈会,通过走访协调,这起长达三年的停尸纠纷,终于在假后上班的第一天划上了圆满的句号。其父尸体火化完的第二天,姐弟俩带着家人送来了锦旗和感谢信,并长跪不起说“我父亲这件事,时间长,涉及国家、省、市多个部门,问题复杂,处理难度很大,我们做梦也没有想到您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彻底处理好。我父亲能入土为安,我们一家50多人心中的石头终于落地,您是我们全家的大恩人。”

他每年都要处理数十起疑难信访问题,哪怕情况再复杂、困难再大也从不放弃。如信访人祖某(女),夫妻俩原在驻湘央企工作,其夫是高级工程师,90年代中期夫妻俩均下岗,其夫因患癌症于2000年去世,信访人带着一个年幼的孩子,生活十分困难,加之信访人因工作和家庭的变故,致使精神受到严重刺激,导致思想固执,脾气暴躁,行为偏执。她从2000年起数百次到省进京上访,给中央及省市领导写信上千封,有关部门也多次做过协调处理均未成功,部分相关单位的同志不敢接近她,怕缠上脱不了身惹上麻烦。谭敦龙同志从与上访人及家属、亲戚交朋友入手,持续四年多时间与上访人及家属、亲属沟通、交心,经常一起拉家常,共同探讨解决其信访问题的办法,通过长时间的接触与他们渐渐成为了朋友。他见时机成熟,于2013年11月利用三天时间,召开座谈会、协调会数十次,终于使上访人签订了停访息诉承诺书。该上访人与家属、亲戚合计后,给省委省政府及谭敦龙同志专门送来的感谢信中有这么一段话:“我年近花甲,疾病缠身,报答党的恩情之日短;我儿年轻,报答党的恩情之日长,子孙万代,永记党的恩情。”

九年来,该同志共接待人民来访10200余批,约7.5万人,其中集体访2410批4.2万余人,牵头协调各类重大纠纷446起,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3亿余元,及时有效地化解了矛盾纠纷和事故隐患,一百多名信访老户得到了妥善处理。经他手协调处理的问题,各方都满意,从未引发过矛盾和问题,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曾多次批示予以肯定并要求推广其做法。

群众与单位的疙瘩 再棘手也要解开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之际,各类社会矛盾突出,利益关系难以协调,群众对基层和部门存有不满情绪,处理很棘手,基层和部门的工作很难做。作为一名省直机关干部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既要维护好群众的利益,又要服务地方和部门的改革发展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群众与基层和部门的疙瘩再棘手也要解开。” 谭敦龙始终围绕这一理念开展工作。

他对群众与基层和部门的信访问题分三种情形处理:一是对群众的有理诉求,引导基层和部门的同志认识问题,帮助推动并督促基层解决好群众的合理诉求,促进基层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二是对介于政策边缘且确有实际困难的诉求,按照“既坚持依法办事,坚守政策底线,又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主动牵头协调,帮助基层和部门解难题;三是对没有政策依据的诉求,从做群众工作入手,正面宣讲政策,耐心解惑释疑,引导群众提高思想认识,为基层和部门挑担子。

2010年底,某县拟建垃圾场,周边约600余名村民因担心当地建垃圾场会给他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环境污染,数百名群众多次到市赴省上访并强行阻工,且群众多次与当地工作人员及施工人员发生肢体冲突,群体性事件一触即发,垃圾场建设无法推进。市县领导心急如焚却又无计可施,该项目建设处于两难境地:如就此停工,将会给该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损失;若强行推进,极可能引起大规模流血事件,后果不堪设想。谭敦龙同志在领导的支持下,迅速组织省市有关部门的领导和专业权威人士察看实地,进村入户与群众召开座谈会数10次,约谈群众500余人,通过专家现场解答和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群众的心结解开了,垃圾场建设得以顺利推进。

2012年4月,某县赵某等数十人多次到省进京上访,反映他们在县城周边的两家私营股份制工厂被县政府强行拆迁两年多未处理。他经过详细了解,原来县政府拆迁是为了腾地进行城区扩建发展经济,该两家工厂因补偿标准没有如愿不愿搬迁,后被依法强拆,但上访人仍不愿意腾地且经常赴省进京上访并闹事,要求提高拆迁补偿标准并赔偿强拆造成的损失。该问题成了当地政府的一块心病。为了帮助基层妥善解决好这一难题,他带领省市相关单位到现场召开接待会并分头谈心,指出了信访人的一些过高要求不符合政策,同时引导基层政府认识到该两个工厂拆迁造成的损失和实际困难,通过两天一夜的反复协商,两厂与县政府就拆迁补偿达成一致意见。

九年来,他帮助基层和部门解决疑难信访问题480余件,赢得了基层和部门的一致称赞。

职责范围内的事 再繁杂也要竭力做好

“省政府人民来访接待室是省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窗口,接待人民来访工作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他牢记省领导的要求和省信访局党组的嘱托,把岗位当责任,职责范围内的事再复杂也竭尽全力做好。

为了解决好省政府各大门有上访人滞留的问题,他坚持每天早上7点半前赶到省政府大门巡查,有任务时吃住在工作岗位上,直到省政府各大门没有上访人员为止;为了妥善地处理好大规模集体访,他敢于在第一时间面对上访群众,注重方法、讲究策略、表明态度,迅速妥善处理好各种群体性问题和突发事件;为了处理好各种突发问题,他坚持随喊随到,每天都工作在十四小时以上,连续几天昼夜工作是常事,即使患病也坚持边治疗边奋斗在工作岗位上;在负责省人民政府人民来访工作的7年里,他从未休过公休假,也没有度过一次完整的节假日。

2010年国庆长假期间,他和妻子回老家看望病危的岳母,当得知省政府有一百余人上访时,他一边迅速通报情况调集相关人员,一边从老家租车再乘高铁以最快的速度赶赴省政府,上午11点上访人被成功劝离。2013年初春的一个周六晚上十一点,黄花机场30余名新疆少数民族乘客因与某航空公司发生班机延误赔偿纠纷上访省政府,他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协调组织相关单位到现场与上访人协商,至晚上3点上访人满意返程。

九年来,省政府共接待人民来访39681批约20万人,由于他和一班人忠于职守,与相关单位主动搞好协调配合,人民来访接待工作从未影响省政府正常工作秩序,从未发生过恶性事件。谭敦龙多次受到省政府领导的表扬,省有关部门连续7年推荐给予其及所在的处室记功表彰,省政府相关和部门的负责人这样评价:“我们与谭敦龙同志合作多年,他很敬业,大局观念很强,再烦的事他愿意干;工作经验很丰富,再难的事他能干;责任心非常强,再复杂的事他敢干。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锲而不舍,做人行得正、做事肯卖劲。与他共事,我们工作很顺畅。”

无论何时何地 都要严于律己

“信访部门虽是清水衙门,但信访部门不能成为谋取私利的工具,信访干部时刻都不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谭敦龙同志始终自觉遵守省信访局党组的要求。九年来,他帮助群众解决问题上百起,从未收受过群众钱物,拒收钱物达数十万元;帮助基层和部门开展信访工作,从未为难过基层和部门,更未出现过“索拿卡要”的现象。他协助分管督查工作期间,负责牵头协调化解疑难信访案件,对信访救助资金的使用管理有较大的建议权,能始终坚持按《信访救助资金的管理使用办法》提出合理建议,并报局务会和局党组会讨论审定,从未私自开口子,也从未擅自表态,更没有以此作为捞取好处的工具。

他模范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省委“九条规定”,下基层开展督查时,坚持轻车简从,不接受超标准接待,不收受任何好处;严格遵守《党政干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和局机关各项规章制度,从未出现过公车私用、违规使用公款消费等不良行为;严格遵守各项工作纪律,从未利用职权违规改信访数据,从未办理过“金钱案”、“人情案”、“关系案”;自觉遵纪守法,谨言慎行、心存敬畏,注重细节和作风养成,守得住底线,始终保持高调做事低调做人,从不居功自傲。

他对家人要求非常严格,妻子在祁东县计生局工作,户口随迁至长沙已近7年,但至今未调动工作,祁东县的领导考虑到他夫妻分居两地的实际情况,曾多次提出将其妻子调入县驻长办从事接访劝返工作,但都被他婉言拒绝。参加工作三十多年来,谭敦龙同志始终秉承了“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的自我要求,在工作和生活中从未有过任何不良反响。在这次“三严三实”教育活动中,谭敦龙同志的心得体会中有这么一段话:“我是一名农家子弟,组织上把我从一名普通的退伍兵培养成今天这样走上领导岗位,且给予了我很多很高的荣誉,面对荣誉应当十分清醒,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群众的理解与支持,离不开同志们的关心与协助,更离不开组织的关怀与鼓励。对照这次‘三严三实’活动,应认真反思,时刻保持自警自省,始终做到对党忠诚老实知恩图报,对工作高度负责知难而进,对自己保持平常心知足常乐。牢记党的宗旨,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追求目标,把荣誉做鞭策,努力做到让党组织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他就这样始终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诺言!